綜合外媒周二 (2 日) 報導,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預測,Optimus 機器人最終將占該公司價值八成,並首度在最新「總體規劃」中納入機器人業務,大幅降低汽車事業的戰略地位。
馬斯克 2024 年中曾預測,Optimus 機器人有朝一日將使特斯拉成為價值 25 兆美元的公司,相當於當時標普 500 指數總市值的一半以上。
回顧特斯拉發展歷程,馬斯克 2006 年首次發布總體規劃,制定「先造電動跑車、再用獲利開發平價車款」的路線,公司後來大致按此執行。然而他坦承,2016 年第二份規劃提出的電動半拖車、巴士及自駕車服務至今未能落實,更批評 2023 年第三份計劃「過於複雜,幾乎無人理解」。
最新規劃雖然簡潔但卻缺乏具體時程。馬斯克對於 Optimus 商業化進展態度模糊,今年 1 月僅表示「粗估」可能在 2026 年下半年開始向企業客戶交付。
此轉向策略背後,是特斯拉汽車業務面臨的挑戰。數據顯示,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全球交車量年減 13%,可能連續兩年出現衰退。
在競爭態勢方面,特斯拉於無人計程車領域起步較晚,僅在奧斯汀和舊金山進行測試,而 Alphabet(GOOGL.US) 旗下 Waymo 已在多個市場商轉,5 月突破千萬付費行程;百度 (BIDU.US) Apollo Go 亦在中國營運。
人形機器人市場同樣競爭激烈,包括中國 Unitree、美國 Boston Dynamics、Agility Robotics 等廠商已有產品問世。
特斯拉將 Optimus 定位為人形機器人,預計可執行工廠作業至育嬰等多元任務。馬斯克 3 月宣稱今年將生產 5000 台,但投資人對此承諾能否兌現抱持觀望態度。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