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投行高盛周一 (8 日) 舉辦 Communacopia + Technology 大會,該行分析師 Kash Rangan 同日發表了關於 AI 與軟體產業關係的獨到見解,引發業內關注。
Rangan 堅定地表示,AI 並非在「扼殺﹞軟體產業,它正為軟體產業帶來一場「重生」,並將成為軟體產業的「力量倍增器」。
Rangan 將當前的 AI 浪潮比喻為 1990 年代網頁瀏覽器的興起,當時許多人覺得瀏覽器會摧毀現有軟體生態,但最終 AI 卻成為拓展軟體產業邊界的「前端入口」。如今,AI 也將進一步簡化軟體的使用邏輯,讓軟體價值更容易被釋放。
基於上述判斷, Rangan 認為賽富時等軟體即服務 (SaaS) 企業具備投資價值。他十分看好這類公司,若賽富時能將其 AI 產品 Agentforce 的客戶基數從目前的約 8000 家顯著提升至 1.4 萬家,長期拖累其股價的「估值壓力」可望得到緩解。
Rangan 對整個應用軟體層企業持廣泛看好態度,像是財捷集團、賽富時、Adobe 這類公司,雖發展故事並非完美,但已足夠有吸引力。
Rangan 也特別提到 ServiceNow,該公司兼具應用軟體企業與平台型企業的雙重屬性,定位獨特。
儘管軟體產業部分領域仍面臨困境,Rangan 的樂觀立場未變。
Rangan 看好的多檔股票並非處於「泡沫期」,反而正經歷「估值低谷」。應用軟體企業估值普遍承壓收縮,而 Snowflake、MongoDB 等基礎設施類企業的估值表現相對穩健,這種估值壓力為長期投資者創造了佈局機會。
此外,Rangan 也提及更具投機性的標的 CoreWeave,這是對 AI 基礎設施主題的高槓桿押注,也是公開市場中唯一專注於 AI 領域且具備超大規模算力服務能力的公司。
若未來利率下行,AI 在債務再融資時將顯著受益,能快速部署 GPU 集群的優勢,有助於企業加速 AI 相關業務的市場化進程,但優勢延續取決於能否保持「市場化速度」領先,執行能力是關鍵。
對於市場熱議的「AI 泡沫」議題, Rangan 認為,相較於公開市場的軟體類股,私人市場的泡沫風險更為突出,OpenAI、Anthropic 等獲巨額融資的企業仍處於大規模投資階段,獲利模式尚未明確,而公開市場的軟體企業已能產生穩定的經常性收入與健康的現金流。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