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loud 業務執行長 Thomas Kurian 週二(9 日)在高盛 Communacopia 與科技會議上表示,Google Cloud 已經透過 AI 服務創造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並分享了營收方式。
根據 Kurian 透露,Google Cloud 目前的訂單積壓量達 1,060 億美元,且增速已超過實際營收。Kurian 預估,未來兩年內,超過一半的積壓訂單將轉換為實際收入。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 在 7 月公布的第二季財報顯示,雲端業務營收達 136.2 億美元,年增 32%,整體淨利 282 億美元,年增近 20%。
雖然 Google Cloud 市佔仍落後於微軟 (MSFT.US) 與亞馬遜 (AMZN.US) ,但其營收成長速度已超越這兩大競爭對手。
Google 雲端三大模式創造 AI 營收
Kurian 指出,Google Cloud 透過 AI 創造營收主要有三大模式,包括消費計費、訂閱制與向上銷售。
1. 消費計費
Kurian 表示,一些企業客戶依據「消費量」向 Google 付費,例如購買 GPU、TPU 或 AI 模型的基礎設施,費用都按實際使用量計算。
此外,部分客戶使用客服系統,並依照 Kurian 所稱的「偏轉率」(deflection rates)收費,計價依據客戶獲得的商業價值,包括系統穩定性、擴展性、AI 功能及安全性。
Google Cloud 還提供「偏轉儀表板」(deflection dashboard),協助企業追蹤及管理客服互動。
上個月,Google 獲得 Meta(META.US) 價值 100 億美元、為期六年的雲端合約,此前 Meta 主要依賴亞馬遜 AWS,同時也使用微軟 Azure。
2. 訂閱制
部分客戶則透過訂閱制使用 Google Cloud 服務。
Kurian 表示:「你可以依使用者人數,每月支付固定費用,例如客服代理或 Workspace。」公司旗下的 Gemini 產品及 Google Workspace 生產力套件均設有多層級訂閱方案,提供不同儲存空間與功能選擇。
廣受歡迎的個人雲端儲存服務 Google One,就提供每月 1.99 美元的基礎方案。今年稍早,Google 推出「Google AI Ultra」訂閱層級,每月 249.99 美元,含 30TB 儲存空間及獨家 AI 產品使用權。
Kurian 強調,Google Cloud 的資安訂閱服務也呈現快速成長。
3. 向上銷售
Kurian 表示,向上銷售是 Google Cloud 策略中的重要環節。他說:「隨著客戶使用量增加,我們會引導他們升級至更高版本,因為我們擁有高品質模型與更高價位方案。」
他補充指出,使用 Google AI 服務的客戶通常會進一步採用更多 Google 產品,「這會使簽署合約的客戶最終花費超過原本計畫,進一步推動營收成長。」
Kurian 還提到,Google Cloud 吸引新客戶的速度明顯加快,上半年新客戶贏單較前一季度成長 28%,近三分之二客戶已在實質業務中使用 Google Cloud 的 AI 工具。
他強調:「對現有客戶銷售比開發新客戶容易,這有助於降低銷售成本並提升營收效率。」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