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AAPL.US) 周二 (9 日) 舉行秋季新品發表會,iPhone 17 系列新機、AirPods Pro 3 無線耳機、Apple Watch 11 等新品悉數登場,而最受矚目的莫過於首次亮相的 iPhone Air,這款被賦予「Air」名號的全新機型,以極致輕薄設計回歸,但也讓蘋果陷入「重拾經典策略能否應對創新困境」的全球熱議。
曾以 MacBook Air 改寫筆記型電腦歷史的「Air」系列,這次移植到手機領域。蘋果推出厚度僅 5.6 釐米的 iPhone Air,回應了部分消費者對 7.95 釐米厚的 iPhone 17「笨重」的吐槽。
但質疑聲隨之而來,因為為了追求超薄,iPhone Air 犧牲了電池續航力和相機性能這兩大用戶核心關切,且起售價 999 美元,比性能更強的 iPhone 17 高出 200 美元,僅比 17 Pro 便宜 100 美元。
由於大多數用戶會給手機套殼,是否為這點厚度多花錢,且更微妙的是蘋果未明確提到「全天續航」具體標準,卻同步推出 99 美元行動電源,被市場調侃為為超薄「補破網」。
《彭博資訊》報導,iPhone Air 恐是蘋果為折疊 iPhone 鋪路的「小眾試水」。近年來 iPhone 外觀迭代趨同,用戶換機週期延長。IDC 分析師指出,蘋果必須透過設計更新縮短換機節奏。
超薄 iPhone Air 的推出,既是對三星 S25 Edge(5.8 釐米但續航差) 市場反應的試探,也是為自研無線晶片和調製解調器供應鏈「練兵」。這些技術最終將服務於備受期待的折疊 iPhone。
但分析師直言,iPhone Air 可能的目標客群是「果粉」,如同實驗性 Vision Pro,意義更多在於為二代產品探路。蘋果股價在發表會後小跌 1.5%,也反映出投資人對蘋果 AI 與未來策略的謹慎態度。
英國《金融時報》則報導指出,蘋果定價策略是因應美國高關稅和 AI 進展緩慢的雙重壓力,選擇維持價格穩定。《美聯社》也說,在全球貿易衝突加劇的背景下,蘋果仍需更強勁的成長引擎,而創新能力正受到質疑。去年 iPhone 16 因 AI 功能未兌現導致銷售未達預期。
iPhone 17 系列起售價與去年基本持平,但入門款容量翻倍,僅 17 Pro 因擴容漲價 100 美元。這項決策被解讀為對沖關稅成本、刺激用戶升級的舉措。
摩根士丹利先前預測的漲價未出現,IDC 分析師認為這傳遞了蘋果對全球經濟敏感期的理解。此外,iPhone 17 在中國市場定價符合平價補貼資格,有望提振在當地的銷量。
在 AI 方面,儘管所有 iPhone 將搭載能加速生成式 AI 的 A19 晶片,但 Siri 升級延後、人才流失等問題仍讓投資人失望。
《CNBC》認為,發表會基本上符合預期,雖未解答 AI 這個關鍵問題,但更新後的產品線保持了新鮮感,為 AI 策略爭取了時間。iPhone Air 的驚艷設計,是自 2017 年 iPhone X 以來旗艦機首次重大革新,而定價策略也許能說服部分舊機用戶換新,行動電信業者也可能分擔成本壓力。
這場發表會既是蘋果對輕薄經典的致敬,也是蘋果在 AI 競賽與市場壓力下的策略賽局。iPhone Air 能否成為「小眾爆款」?iPhone 折疊手機會否成為下一個轉捩點?蘋果的答案仍需時間驗證。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