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英特爾 (INTC.US) 執行長格爾辛格(Pat Gelsinger)近日針對英特爾與輝達 (NVDA.US) 和美國政府的股權合作案發表看法,他指出,這些合作的首要任務仍是支持晶圓代工業務的發展,否則再多的股權交易也無法真正推動製造野心。
在接受《CNBC》採訪時,格爾辛格表示,美國政府對英特爾的投資是否「好或壞」,關鍵在於是否能促進更多晶圓廠的建設與投產。
他強調,「如果能建更多晶圓廠,並填滿產能,那就是好事;如果沒有發生,那就不好說了。」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在近期所促成的各項合作交易中,尚未取得任何晶圓代工的實質承諾。
雖然美國政府的持股將影響美國企業加碼投資英特爾晶圓廠,但目前尚未有重大交易落實。
此外,輝達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及 AMD 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在被問及是否會支持晶圓代工承諾時,也未給出明確答覆。
CHIPS 法案與過去決策的影響
談到拜登政府推動的《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格爾辛格表達失望,他認為前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資金釋出上動作過慢,未能及時協助英特爾的晶圓製造計畫。
格爾辛格強調,即便近期有股權合作交易,如果不能真正促進晶圓代工業務,也無法對英特爾的製造能力產生實質影響。
格爾辛格也回顧了自己接任執行長前,英特爾多年累積的「混亂營運」。
他表示,對於像英特爾這樣的大型企業而言,整合晶圓代工與產品業務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
格爾辛格認為,18A 製程的成功正是圍繞他的願景而來,經過半個十年,英特爾才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格爾辛格進一步指出,英特爾過去 15 年間做出一系列錯誤決策,「技術領先地位喪失,多年來公司並非由技術專家領導,需要重建核心技術、製造能力、供應鏈以及製程技術。」
格爾辛格表示,「英特爾在我接任時需要重建技術基礎,包括核心技術、製造、供應鏈及製程技術,這需要五年以上時間。我們現在才剛達到 18A 的重要里程碑。」
分析指出,新任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領導下,英特爾確實正朝正確方向前進,但近期交易所帶來的樂觀情緒仍取決於這些合作是否能加速英特爾的晶圓製造計畫。
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交易對晶圓代工業務的實質貢獻仍然有限。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