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對 AI 前景的樂觀情緒持續發酵,不僅推高輝達、微軟等科技巨頭的估值,更帶動標普 500 指數、那斯達克與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今年屢創新高,「科技七巨頭」中的微軟、蘋果、谷歌、亞馬遜及 Meta 周三 (29 日) 起將陸續發布第三季財報,這場「業績大考」將決定 AI 熱潮驅動的股市漲勢能否延續。
根據 FactSet 數據,標普 500 指數 (INX) 成分股中已有 29% 的企業公佈業績,其中 87% 每股獲利 (EPS) 表現超預期、83% 營收超預期。除「科技七巨頭」中的五家外,本周還有 175 家成分股公司將發布報告。
根據美銀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市場情緒綜合指標升至今年 2 月以來新高,做多「七巨頭」仍是交易最擁擠的策略之一,佔 39%。
機構普遍將目光聚焦於 AI 對科技股的支撐作用。富國銀行投資研究所指出,市場核心關注點在於大型科技與工業企業的 AI 相關財報,尤其是資本支出計畫。這類數據對獲利表現及股市後續上漲至關重要。
分析師預估,上季科技股獲利成長率將超 23%,領先其他產業,這既印證 AI 熱潮未退,也反映投資正從硬體基礎設施向軟體與應用延伸,後者可能成長為更龐大的產業。
近期 OpenAI 與輝達、甲骨文等的合作,更持續點燃市場對 AI 基礎設施的投資熱情。
摩根士丹利預測,大型科技公司明年總資本支出將成長 24%,達近 5500 億美元,但 Impactive Capital 共同創辦人 Lauren Taylor Wolfe 提醒,數兆美元資金投入下,「科技七巨頭」自由現金流僅數千億美元,企業尚未顯現顯著投資回報。
高估值下的潛在風險同樣不容忽視。紐約梅隆銀行財富管理策略師 Alicia Levine 表示,華爾街預估「科技七巨頭」第三季收益成長約為上季的一半,高門檻下業績不如預期將引發市場調整。
此外,地緣政治與貿易不確定性也增添變數,城堡投資固定收益部門負責人 Nohshad Shah 強調,目前估值下股市對衝擊極為敏感。
DataTrek Research 共同創辦人 Nicholas Colas 則認為,未來四個月大型科技股獲利增速仍將顯著高於標普 500 其他成分股,但明年第一季後差距恐縮小。這種「少數企業長期超指數增長」的情況史無前例,市場只能依賴「自行判斷」,核心矛盾在於投資者對宏觀環境與企業基本面的信心。
目前,「科技七巨頭」在標普 500 指數中權重已達 34%,剔除特斯拉後,未來 12 個月本益比均值 30 倍,較指數整體溢價 34%,標普 500 當前本益比為 22.4 倍,高於過去五年均值 20 倍。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首席全球策略師 David Kelly 直言,科技股高度集中「略感緊張」,需格外謹慎。儘管市場對估值泡沫與回檔風險擔憂升溫,高盛仍對 AI 前景保持信心,認為此輪上漲更多由基本面增長驅動,而非非理性投機,但同時提醒投資者重視組合多元化。
一場圍繞 AI 熱潮的股市「壓力測試」已然開啟,科技巨頭的財報表現,將為市場判斷這輪由 AI 引領的漲勢能否持續提供關鍵線索。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