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股近期大幅震盪,市場對人工智慧 (AI) 熱潮是否恐形成泡沫再度引發熱議。然而多位分析師與投資人認為,儘管漲勢過於火熱後出現修正,但暫不需因短期拉回過度驚慌,市場仍具後續支撐力道。
亞洲股市連續兩日遭到賣壓,南韓與日本主要指數相較本周二早盤觸及高點回跌約 5%,但臨收前跌幅已有所收斂。歐洲股市亦小幅反彈,美股那斯達克指數在周二重挫 2% 後,周三 (5 日) 盤中反彈 0.4%。
受賣壓最深的正是今年來漲幅驚人的 AI 概念股,包括讓輝達 (NVDA.US) 市值登上全球第一的晶片股漲勢,在修正行情中也首當其衝。
Pictet Asset Management 高級投資組合經理 Jon Withaar 指出,這波賣壓主要是資金部位調整:「近期表現最亮眼的個股受到最大衝擊,看起來是獲利了結帶動的賣盤。」
市場亦把目光放在 Palantir(PLTR.US) 財報的意外負面反應。該公司股價周二收跌近 8%,周三盤中再挫 3.5%,引發市場情緒連動。
AI 概念降溫?專家:暫歇整理或伴隨板塊輪動
滙豐亞太區股票策略主管 Herald van der Linde 表示:「投資人幾乎把資金都堆進 AI 股。但能漲到什麼程度?資金還能再追多少?我認為市場可能迎來一段休息期,而這段休息期可能伴隨板塊輪動。」
輝達周二股價近跌 4%,從上月高點回落約 7%;周三亞洲多家 AI 供應鏈與競爭對手也面臨賣壓。
澳洲 Barrenjoey 股票銷售主管 Angus McGeoch 則認為目標投資績效的機構投資人,在年底前會更快調整部位以避免獲利回吐,但尚未看到全面撤退跡象:「只要市場重新有向上動能,他們就會很快回來。」
華爾街普遍認為,此次修正更像技術性回調,而非趨勢逆轉。那斯達克周二下跌前,自 4 月低點已累計反彈逾 50%,漲幅已高。
花旗股票策略師 Vishal Vivek 指出:「目前的下跌並不代表 AI 股失寵。今年甚至過去三年都是非常亮眼的表現。頂多是短暫停下腳步,而非大幅出清部位。」
獲利強勁但期待偏高 市場敏感度升溫
根據 LSEG 數據,標普 500 中已公布第三季財報的企業超過 83% 優於市場預期,科技巨頭亦持續大舉投資 AI,雖提升長線題材,卻也帶來支出循環化與獲利能見度的疑慮。
Mindset Wealth Management 投資組合經理 Seth Hickle 表示:「不是業績變差,只是沒有每項指標都完全達標,而在當前市場環境,投資人要求更高。」
摩根士丹利執行長皮克 (Ted Pick) 及高盛執行長蘇德巍 (David Solomon) 也在香港一場投資峰會上釋出對市場過熱的憂慮,示警回檔風險。
部分市場人士認為,美國最高法院周三就川普關稅合法性舉行聽證,也促使資金提前獲利了結。Wilson Asset Management 投資主管 Matthew Haupt 便表示,近期回檔反倒讓他逢低加碼:「我今天有買,希望我是對的。」
儘管 AI 股近期「急踩煞車」,不少分析師仍認為這波修正介於健康回調與過度追價後的自然降溫,並非崩跌前兆。投資人目前更關注的是,此次調整是否會引發資金輪動與佈局節奏變化。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