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顧問公司貝恩發表報告顯示,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仍處於早期探索階段,未來5至10年將進入黃金發展期。機構預測,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年銷量有望達到600萬台,市場規模突破1,200億美元;樂觀情形下,銷量或將超過1,000萬台,市場規模達2,600億美元。
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高科技業務主席成鑫表示,人形機器人大規模部署取決於四個因素,包括規模化成本降低及正向ROI投資回報、關鍵技術突破與成熟度、行業需求緊迫性,以及應用場景的風險承受力。他認為,當成本下降至投資回報超越部分行業人類勞動力時,將迎來大規模替代人工臨界點。
參考新能源汽車過去十年50至60%的BOM(物料清單)成本降幅,貝恩預計2035年人形機器人BOM成本將由目前的4萬至5萬美元,降至1萬至2萬美元,降幅達60%至70%。
針對AI晶片、電池與熱管理、傳感器等行業技術瓶頸,貝恩預測,觸覺傳感器預計2至3年內實現性能突破,六維力矩傳感器和行星滾柱絲槓將在3至5年內完成量產優化,電池與熱管理技術以及AI晶片則需要5至10年才能實現重大突破。此外,貝恩認為,中國在AI晶片領域具備良好發展基礎,中低端晶片預計在未來5年內實現自主可控,高端晶片也有望在十年內取得顯著進展。(ss/da)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