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濟神州、恆瑞醫藥、和鉑醫藥、聖諾醫藥等創新藥個股不斷向上打出高度的同時,不少醫療器械公司股價也在逐步攀升,包括微創醫療、春立醫療、微創機器人、賽諾醫療等。
與此同時,近期有一家專注於運動醫學的醫療器械公司正在衝擊IPO。
格隆匯獲悉,北京天星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星醫療”)8月底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由中信証券、建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當然,這並非天星醫療首次衝擊IPO。2023年9月,公司申請在科創板上市。
不過,2025年6月,保薦人中金公司單方面申請撤銷保薦,天星醫療科創板IPO終止。
僅僅時隔兩個月,公司更換了保薦人,提交港股上市申請,動作不可謂不快。
天星醫療是一家專注於運動醫學領域的醫療器械公司,該賽道仍有較大的國產替代空間;不過,公司也面臨集採政策相關的壓力。
01
前藥監局審評員創業,專注於運動醫學領域的創新型醫療器械
天星醫療成立於2017年,2023年3月完成股改,總部位於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截至2025年8月19日,董文興、天津鉑康、天津吉康、天津普合及天津運康可共同控制公司約41.47%的投票權,被視為一組控股股東。
公司的主要機構股東包括OrbiMed、君聯資本、德褔資本、建銀國際、銀河證券、朗瑪峯創投等。
在2023年1月的C輪融資中,天星醫療的投後估值約35億元。
公司的董事會由十一名董事組成,包括兩名執行董事(董文興先生、和路)、五名非執行董事及四名獨立非執行董事。
董文興今年44歲,為公司的創始人,目前任董事長、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創立天星醫療之前,董文興曾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任審評員,後擔任長春聖博瑪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董文興先後獲得西安理工大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學士學位、北京工業大學材料加工工程碩士學位、北京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學位、哈爾濱工業大學先進製造博士學位。
和路今年37歲,在公司擔任執行董事、財務總監、董事會祕書兼副總經理。和路先後獲得北京科技大學經濟學士學位及管理學士學位、清華大學管理碩士學位。
在加入天星醫療之前,和路曾在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中金公司(3908.HK、601995.SH)任職。
天星醫療是一家專注於運動醫學領域的創新型醫療器械公司。
依託自主研發的植入物、有源設備、相關耗材及手術器械,天星醫療可以提供肩、膝、髖、足╱踝、肘、手╱腕關節的肩袖、韌帶、半月板等軟組織損傷治療,也提供運動康復及預防的全方位解決方案。
公司部分帶線錨釘產品舉例,來源:招股書
目前,公司已獲批的產品有52款。其中,第三類醫療器械20款,5款產品在中國市場上所有品牌中首個獲批並應用於臨床,10款產品在國產品牌中首個獲批並應用於臨床。
此外,公司在運動醫學及智能康復領域的在研產品超過35個。
運動醫學與智能康復產品組合,來源:招股書
02
2024年毛利率下滑,面臨集採的壓力
依託多元化的產品矩陣,天星醫療的產品在中國市場實現了滲透。
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的產品已經進入醫院數量超過3000餘家,其中三級醫院超過1000家。截至2025年5月底,公司累計產品銷量超150萬件。
財務數據方面,近幾年公司的收入和利潤有所增長。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5月(報告期),公司的收入分別為1.47億元、2.39億元、3.27億元、1.1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030萬元、5710萬元、9540萬元、3260萬元。
關鍵財務數據,來源:招股書
按業務線來看,2022年至2025年1-5月,天星醫療來自植入物的收入佔比由79.8%下降至72.6%。
相應地,來自手術設備及相關耗材的收入佔比由20.2%上升至27.3%。
按產品分部劃分的收入明細,來源:招股書
報告期內,天星醫療的毛利率分別為70.9%、74.3%、69.6%、73.7%。
可以看到,公司2024年的毛利率明顯下降,主要是因為植入物相關的產品於2024年被納入帶量採購計劃,導致銷售價格下調所致。
眾所周知,為了提高醫療器械的可負擔性,國家實施了包括帶量採購計劃以及醫療器械和醫用耗材的定價指導等政策。
如果未來更多的產品被納入集採計劃,那麼在競標過程中,通常需要大幅降價尋求中標,公司的業績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天星醫療主要向醫療器械的經銷商出售產品,再由經銷商向醫院銷售。目前,公司在國內擁有200家經銷商。
此外,公司海外收入佔比也實現了增長,由2022年的0.3%增長至2025年1-5月的18.4%。
銷售渠道方面,天星醫療已成功獲得歐洲、東南亞、中東、拉丁美洲等50餘個國家及地區累計總數200餘種醫療器械產品的監管許可及註冊證書(覆蓋公司的所有產品)。
醫療器械產品細分品類繁多,公司需要不斷推出創新的運動醫學產品,因此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
報告期內,天星醫療的研發開支分別為1830萬元、3500萬元、3730萬元、1770萬元,對應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2.45%、14.64%、11.41%、15.95%。
而同時,報告期內公司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3980萬元、6610萬元、6960萬元、2430萬元,對應銷售費用率分別為27.07%、27.66%、21.28%、21.89%。
可以看到,公司的銷售費用率相較研發費用率要高出不少。
03
行業集中度較高,天星醫療在國內運動醫學市場的份額約6.5%
運動醫學相關疾病主要包括運動損傷及過度使用損傷及退行性疾病。
運動及過度使用損傷是在日常活動中由重複或過度拉伸肌肉、肌腱或韌帶造成。
而肌肉骨骼系統的退行性疾病,特別是影響關節的退行性疾病,通常由導致炎症及結構損傷的慢性重複運動引起,通常發生在老年人中。
其中,運動醫學植入物是通過植入人體內以修復韌帶、關節、肌腱等軟組織的損傷並重建其功能或完全替代該等損傷軟組織的醫療器械。
主要產品類別包括帶線錨釘、界面螺釘、釘鞘固定系統、帶袢鈦板、高強度縫線及半月板縫合系統。
運動醫學植入物材料的演變經歷了傳統金屬植入物、生物穩定聚合物、生物可吸收材料、全縫線植入物的演變。
在中國,運動醫學相關疾病的患病人數於2024年達到1.69億例,預計到2030年將超過2億例。
全球運動醫學市場已進入成熟階段,全球運動醫學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50億美元增至2024年的61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3.4%,並預計2030年將進一步達到8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6.2%。
中國運動醫學行業仍在發展初期,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巨大發展空間。按銷售收入計,2024年全球運動醫學市場規模為61億美元,而中國運動醫學市場規模僅為54億元人民幣。
中國運動醫學市場規模,來源:招股書
目前,在運動醫學領域,國產品牌市場份額約佔35%,遠低於國產品牌在其他骨科領域中市場份額。
中國運動醫學市場高度集中,按2024年的銷售收入計算,前五大市場參與者約佔市場份額的67.5%。
按2024年銷售收入計,天星醫療在中國運動醫學市場所有品牌中排名第四及在所有國產品牌中排名第一。就2024年的銷售收入計,天星醫療的市場份額約佔中國運動醫學市場的6.5%。
目前,公司的國際競爭對手主要包括施樂輝(Smith & Nephew)、強生(Johnson & Johnson)、史賽克(Stryker)、英特格拉生命科學等;
國內其他主要參與者還有泰利福、上海利格泰、愛康醫療、春立醫療、天智航、北京天星博邁等。
中國運動醫學市場前五大參與者,來源:招股書
總體而言,天星醫療所處的運動醫學賽道仍有較大的國產替代空間,不過,公司仍然面臨集採政策相關的壓力;未來,公司能否持續拓展產品線和海外渠道,格隆匯將保持關注。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