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投資銀行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更新了2026年增長展望,預計電動車滲透率將提升6個百分點,且電動車出口仍將是增長驅動力,但電動車批發增速(包括出口)將從2025年的28%,放緩至2026年的15%。並預計短期內行業不會出現上行週期,但認為中國汽車的長期結構性增長機會依然穩健,包括國內市場份額增長、海外增長和高端化。瑞銀仍保持謹慎,等待政策明朗化。
鞏旻表示,瑞銀預計中國乘用車批發增速將從2025年11%放緩至2026年的3%,新能源汽車(NEV)增速從28%降至15%。在整體銷量放緩的情景下,出口和產品結構升級可能是兩大正面因素。
相關內容《大行》大摩列出亞洲主題焦點股份(高度確信機會)名單(表)
鞏旻指出,2026至2027年徵收5%購置稅幾年前已獲政府確認,近期技術要求的收緊表明這可能按計劃執行。基於2022年底電動車補貼到期的情況,瑞銀認為這不會扭轉電動化趨勢。
對於報廢補貼,瑞銀考慮了四個情景,從全額保留到完全到期,但瑞銀的基準情景是2026年購買電動車/燃油車的補貼從目前的2萬元人民幣(下同)、1.5萬元,分別下降5,000元至1.5萬元、1萬元。
瑞銀認為,負面的政策影響將由汽車行業、供應鏈和消費者承擔。但由於部分需求前置效應和較高的比較基數,國內乘用車銷售增速可能從2025年的8%放緩至2026年的跌2%。包括出口在內(仍將是增長驅動力),乘用車批發增速可能從11%放緩至3%。
相關內容《大行》招銀國際微升小鵬(09868.HK)目標價至113元 季績符預期
儘管瑞銀預計電動車滲透率將提升6個百分點(雖然徵收購置稅)且電動車出口仍將是增長驅動力,但電動車批發增速(包括出口)將從2025年的28%放緩至2026年的15%。更受益於刺激政策的低端車型將面臨更大壓力,整體市場結構有望改善。(hc/da)
AASTOCKS新聞